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第二屆中國腐蝕控制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暨世界腐蝕日(中國區)活動24日在廣州開幕。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韓恩厚表示,該研究院研發的鎂合金系列表面處理技術先後運用在神舟、嫦娥系列、玉兔、天宮、祝融號火星車、空間站等航天器上,破解航空航天防腐蝕技術難題 。接下來,該研究院擬攜手港澳高校研究機構,力爭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化等形成產業鏈條合力。
韓恩厚透露,「在航天領域,防腐蝕技術特別重要。我們的航天器除了要應對空間原子氧腐蝕、冷熱循環、輻照老化等一系列極端環境挑戰,還對航天器材料的重量有着極高的要求。這需要我們研製出航天領域的專用耐腐蝕材料與防腐蝕技術。」
韓恩厚說,國產鎂合金防腐蝕技術在技術性能等各項指標國際領先,而且成本最低,適合規模使用。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以及嫦娥、玉兔、天宮、天和核心艙、天問火星探測器等,現在中國的航天器基本上都應用了這種防腐蝕技術。
此外,該研究院還為中國核電工程、跨海大橋、海洋工程、載人航天、大飛機等「國之重器」,提供全方位、多領域的關鍵材料和腐蝕控制技術支持,並牽頭完成百萬千瓦級核反應堆一回路關鍵管道部件的安全評價與壽命預測,一舉打破國際壟斷。該研究院還成功研發新一代高性能塗層鋼筋,並應用到南海島礁建設上。
韓恩厚表示,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落戶大灣區,是希望推動大灣區的發展與合作。他期待大灣區相關研究機構可發揮各自的特長,通過與港澳高校研究機構等分工合作,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化等形成產業鏈條合力。譬如將以材料基因工程為代表的新研究方法、以人工智能代表的新技術,融入腐蝕防護技術,實現創新發展,並將這些具有國際前沿、世界領先的技術產品應用到全球。